第488章好政策
蘇櫻想着自己每日大魚大肉的,二哥在災區可能連粥都是稀的,有沒有饅頭都是個問題,當即便道:“這樣吧,我們再進行募捐一次。”
這招已經用過了,並且朝廷說要歸還蘇櫻的銀子也都還記在賬面上。之前答應她抄了那些貪官污吏的府邸就把這部分銀子給蘇櫻補上,但那些人像是早有警覺,並沒有抄出多少現銀和值錢的玉器字畫。
這事便只能暫時先擱着。
募捐這事,蕭慕衍也想過,第一次大家頭鐵,可同樣的招式用兩次,收效便微乎其微了。
蘇櫻知道他在顧慮什麼,便道:“這次我們不讓他們捐銀子。”
“我們收集舊衣服,舊棉襖,被子之類的,不管什麼年齡段的都要,至少衣物這塊就不用花銀子了。”
蕭慕衍覺得這個提議不錯,按照京都現在的流動人口,不用去京城以外的地方募捐都能解清州的燃眉之急。
“還有什麼好的建議嗎?”
蘇櫻咬脣,“讓百姓捐贈糧食估計有些困難,不過我們可以低價購買。”
東方小說 https://vegforce.com/
“低價購買?”
“對,向清州周圍的郡縣發佈官函,並派欽差大臣過去,以低於市場價的價位去收購百姓和商人手裏的餘糧,但凡交易的都登記在冊,屆時凡是對清州有過貢獻的良民家庭皆可送一位孩童入學府。
而朝廷也會根據這批名單,分派教書先生免費教學。”
老百姓盼什麼,還不是盼家裏有個讀書識字的,日後可以飛黃騰達。
一個秀才,舉人代表着整個家亦或是一個村的希望。
教育不管在哪個朝代都是高昂的,也是窮人唯一翻身的機會,所以不管哪個家庭都很看重,只是很多窮人都消費不起而已,想要供一個秀才,舉人出來幾乎會耗盡一個家的所有財力。
所以給出一個入學的機會,但凡有適齡孩童讀書的家庭都會心動。
蘇櫻提的這個法子,讓蕭慕衍眼前一亮,彷彿看到了一條光明大道,他腦子瞬間形成了一個無比清晰的輪廓,同時又有些迷惑,“派遣調任教書先生都不是問題,朝廷養幾個教書先生還是養的起的,只是時限問題呢?”
十年寒窗苦讀可不是鬧着玩的。
就學子而言,先是啓蒙識字階段,要一到二年,開講,開筆到八股文參加科考,需要八到十年,還得不斷溫書才能爭取考中秀才、舉人、進士。
私塾不用建,就地徵用一些宅院就行,教書先生養個幾年也沒問題。
可募捐的學子怎麼算?以後入學的又怎麼算?
難道只管這募捐的這一批學子?
蘇櫻就是覺得古代的科考制度很有問題,便道:“這個不用擔心,待過兩年北離國庫充盈後,學子免費入學的事,便可以提上章程了。”
“當然這個事情得先從一部分地區開始,看看施行後的效果如何再做後續決定。”
“救濟了災區的區域便作爲優先實施的對象。”
蘇櫻一直滔滔不絕的說着,絲毫沒注意到蕭慕衍看她時幽深又清澈的眸子。
蘇櫻微微擡起臉,因爲太過纖瘦,下巴到頸項,構成一條優美的曲線,她霍然輕鬆的笑起來,“對於關於讀書習字,你們可以制定一套完整的體系出來。”
“入學識字的年齡和學習年限可以不加管制,學院的開筆寫文可以定製八年,八年後科考,但凡沒考上的便不再允許入學院了。
這部分落榜的人可以被賦予一個畢業證書,有了這個朝廷蓋章的證書,可以去做賬房先生,伴讀,掌櫃,從事一切需要學識的活計,也可以繼續在家溫習再次科考。”
“所謂選拔人才,選的是腦子靈活的,年輕的,真正在建設國家社稷這方面擁有天賦的。這樣的人才才能堪當大任。這樣可以篩掉一部分而通過後天不斷學習彌補上來的,資質駑鈍的濫竽充數的人。”
“當然後面這部分人的學習精神值得學習和鼓勵,只是從國家利益和將來出發,這些人註定得不到重用,有些犧牲是必要的。”
“爲了緩解書生太多的現象,可以開設武校,技校,在學童識字階段以後,便可以自行選擇學武還是習文,亦或是選擇學習一門技術,包括琴棋書畫,士農工商,選拔人才,這個同等重要。而且需求遠比書生多上幾倍。”
“好男兒嘛,志在四方,保家衛國,賺錢養家纔是首任,沒必要非要讀書,是不是?”
蘇櫻顯露的智慧和超凡獨特的見解,與這滿院枯色格格不入,明明只是幾句話,卻有種煥發生機,萬物復甦的感覺,明朗的枯樹白雲之下,她消瘦的身影因這些話顯得分外的矚目。
內含乾坤,卻居於後宅,他再次深深的覺得昔年將她拙藏是自己瞎了眼,竟讓如此璀璨明珠蒙塵。
不過他看上的女人,也該不凡,配他正好。
“後期還可以讓各地給清州捐贈一些書籍過去。”
“好。”他上前攏住她的手,攬着她的腰身往回走。
這幾日清州的信函陸陸續續的都在發過來,無疑都在催糧。
蕭慕衍讓人帶了聖旨前往清州接壤的郡縣,命令他們就近開倉救濟清州百姓,並將與蘇櫻商談下來低價收購糧食的策略寫在了皇榜上,表明皇家低價購買的糧食,都會登記在冊,屆時凡是對清州有過貢獻的良民家庭皆可送一位孩童入學府。
而朝廷也會根據這批名單,分派教書先生免費教學。
皇榜一貼,立刻引得清州接壤的城鎮喧譁起來,若不是皇榜一字一句將福利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很多百姓都不敢置信。
這簡直就是天降時機啊,窮苦百姓想要供一個孩子上學唸書那經費真的不是他們能承擔的,現在私塾有了,先生有了,連筆墨紙硯都不用帶,直接抽時間去私塾即可,百姓如何不激動興奮。
當日,老百姓便風風火火的跑回家中將餘糧都拿了出來,家裏哪怕沒有適齡讀書年紀的孩子,有即將成婚的,都趕緊用牛車趕着糧食,去府衙報到。有些中年夫婦甚至琢磨着這趕上了好時候,要不要再生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