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快扶住我,脖子疼。”

發佈時間: 2024-10-29 04:39:39
A+ A- 關燈 聽書

李沈嬌的院子合併之後東院大了許多,冬日裏移栽花木不好養活,合併的空院外便顯得有些空曠。

小廚房是額外建的,只是李沈嬌這裏確實還沒有擅長庖廚的,於是小廚房只有偶爾纔會開火做些羹湯宵夜之類。

李沈嬌前些日子還說和等四爺回來了提一句找個廚娘的事兒,只是四爺纔回來李沈嬌也忘了提。

何氏有沒有好廚藝李沈嬌也不怎麼在意,她雖愛喫,只是用人貴在專心。

只是學規矩的時候秦嬤嬤也問了回後頭新來的那位何氏。

李沈嬌坐着歇息時聞言還感興趣地“哦”了聲:“嬤嬤怎麼忽然說起何氏了?”

秦嬤嬤也在李沈嬌的示意下落座:“是有什麼不妥當嗎?冬日裏喉嚨乾啞,那位何氏前兒個夜裏做了碗雪梨羹,昨兒個起來嗓子確實舒服了不少。”

秦嬤嬤怕李沈嬌誤會又添了一句:“側福晉別見怪,只是人放在身邊眼皮子底下用倒是比遠遠地擱在一旁合適。”

秦嬤嬤畢竟不是府裏的人,這話自然是因爲近些日子和李沈嬌平日說話投的來才把這話說出來的。

冷了這麼幾日,那何氏確實也沒到秋壺和秋瓷這兩個丫頭跟前獻殷勤,至於給秦嬤嬤送雪梨羹。

李沈嬌跟秦嬤嬤學規矩這些日子也是知道秦嬤嬤咳嗽的毛病,平日裏教習李沈嬌時話也說得不少,兩個丫頭每回都是備好梨水的。

況且秦嬤嬤是宮裏內務府出來的,在府裏也待不了多久,而且何氏和祝氏聽說都是福晉從母族烏拉那拉氏挑的。

也實在是不會有什麼相關的。

李沈嬌聞言便笑笑,順着秦嬤嬤的話說:“讓何氏晚些時候也做一盅雪梨羹,我也嚐嚐她的手藝。”

邊上侍立的秋壺便應了。

宮裏德妃娘娘召見李沈嬌的日子定在了十一月二十二,也沒有幾日了。

李沈嬌夜裏摸着雪梨羹杯壁的時候並沒有別的反應,她拿起勺子攪了攪,低首嚐了嚐。

入口綿密甘甜,雪梨被磨得細細的,熬成羹湯之後十分稠甜,加的冰糖剛剛好,多喫兩口也並不會讓人覺得膩。

“倒確實是好滋味。”李沈嬌不吝嗇自己的稱讚。又道:“賞何氏吧,不必太豐厚,吩咐她往後好生伺候。”

李沈嬌還是沒有見何氏。

“過幾日秦嬤嬤便要回內務府了,銀票備一些,再從庫房裏挑些阿膠,再備些冬日的衣物料子,一併包好了給秦嬤嬤送去。”李沈嬌一面喝雪梨羹一面叮囑。

兩個丫頭都應了。

內務府前些日子也把側福晉的服制給送來了,還有相應的飾品。

漢軍旗姑娘是沒有一耳三鉗的規矩的,李沈嬌的耳洞是在秦嬤嬤教她學規矩時的頭一日便打的。

只是仍舊不能用東珠,也只能是金雲金絲形狀的珍珠耳墜子。

這算是輕巧的飾品,像那那束髮的金約,上頭鏤着各樣金雲和間飾的青金石,垂珠上又金銜着綠松石結,還用珊瑚點綴的,李沈嬌拿久了都嫌累。

領約便如項圈一般,開合式的活口環上鑲嵌着寶石,再垂下兩條石青色的絲絛壓於披領之上。

還有就是鞋履,因爲李沈嬌遇喜,鞋履是底不算高的風頭高底鞋,說是高底實際卻比花盆底鞋和馬蹄蓮底鞋要矮上許多。

倒是和李沈嬌常日裏穿的鞋履差不多。

不過李沈嬌也正經全套地把吉服穿戴整齊過,該說不說是真夠累贅的,那領約戴久了更壓的脖子疼。

乾脆一年到頭大概正經這樣的召見也不會有幾回,不然李沈嬌可要被累得夠嗆。

加之是冬日,穿着厚重的吉服倒也不會像夏日那樣悶熱,還挺保暖的。

於是四爺隔日晚上來瞧李沈嬌時李沈嬌頗爲情真意切地說了句:“爺每日在外頭實在是辛苦了。”

四爺倒是言簡意賅:“不辛苦。”

李沈嬌晚膳的時候還看見四爺眼底的烏青比前些日子四爺從蒙古科爾沁回來時更重了,顯然回京之後四爺是更操勞了的。

對於四爺口不對心的話李沈嬌只默默往四爺懷裏蹭,安慰道:“等年節裏四爺便不必這樣辛苦了。”

不過就是要早起往宮裏去辛苦一陣了。

李沈嬌在心裏又添了句。

二十二這日,李沈嬌起了個大早,昨兒個夜裏李沈嬌還早睡了些,不過今早還是被秋壺給叫起來的。

秋壺很貼心,先給自家主子洗漱梳妝之後並沒有着急給李沈嬌挽發而是先讓秋瓷把早膳端進來。

在李沈嬌用早膳的時候秋壺又和秋瓷一起把吉服和要穿戴的首飾再細細地檢查一遍確認沒有差錯。

等李沈嬌用過早膳之後兩個丫頭再服侍着李沈嬌穿上覆雜的吉服,秋壺再手腳麻利地給李沈嬌挽發,最後再一樣一樣地穿戴好首飾。

梳妝檯上換回的銅鏡上回被四爺發現後李沈嬌隔日又紅着面皮讓秋壺換成了水銀鏡。

人靠衣裝這話確實不假。

李沈嬌素日什麼衣裳都穿,只是還是穿上這側福晉吉服,瞧着似乎卻莫名多了幾分氣勢,原本的明豔更顯,眉眼間又自有一種讓人心悅臣服的魄力。

只是李沈嬌一出聲兩個丫頭便忍不住笑了。

東方小說 https://vegforce.com/

“快扶住我,脖子疼。”李沈嬌說着擡手扶了扶。

兩個丫頭忙應了,等出了東院之後秋壺也一直扶着李沈嬌,前頭引路的小路子也放慢了腳步。

按理李沈嬌進宮去拜見只能帶一個丫頭,只是李沈嬌在四爺上回來時問過一回,得了準話之後才帶上了小路子。

等李沈嬌進宮去時便讓小路子在紫禁城外守馬車,在外頭還是小路子行事更方便一些。

京城的雪連着下了許久,紫禁城外的雪被掃的很乾淨,下馬車時秋壺早早把傘撐着。

滿目雪白,只有紫禁城的牆頭可見一片硃紅。

李沈嬌被奴才一路引着一路進了後宮。

永巷深深,李沈嬌也並沒有左顧右盼,甚至連眉眼都沒有多擡。

倒是讓德妃宮裏來引路的奴才偷覷了兩眼。

實際上只是李沈嬌先脖子累得慌,連眼睛都懶得動。